党员干部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要知足,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不足,对为人民做好事、谋福利要不知足。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永葆本色、恪尽职守,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,多为群众排忧解难,少为名利分心走神。
衣食住行,乃人们生活所必需,每个人都可以道出许多的酸甜苦辣。单就住房而言,从古至今也演绎过无数或喜或悲、或善或恶的故事,映照出房主人格之高低和格局之大小。
宋朝王安石位居朝廷宰相,凭其地位和俸禄在京城购置几套房产,应该不是问题。然而,王安石在任上却未置私产,直到罢相之后,才在金陵(今南京)郊外建了个“半山园”。据《续建康志》载:“所居之地四无人家,其宅仅蔽风雨,又不设垣墙,望之若逆旅之舍。”就连这处自置且住了八年之久的私产,他后来竟然也捐了出去。王安石66岁身患重病,病愈之后就上书舍宅为寺,请宋神宗赐寺名。宋神宗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名为“报宁禅寺”,亲书匾额。“半山园”,遂变为“半山寺”。此后余生,王安石一直租借别人的房子住,直到去世。
宋朝另一位名相李沆,一生奉行“两不原则”,即不告密、不置宅第。李沆的相府挤在一个胡同里,宅院狭小,阴暗潮湿,为相后从未加以修缮,椽木已经腐朽,墙体尽是裂缝,其大门前更是逼仄,仅够一辆马车掉头。李沆胞弟劝他好好营造相府,以免被人笑话,他回答说:“巢林一枝,聊自足耳,安事丰屋哉?”偌大的森林,鸟儿用简单的树枝垒个窝就够了,我已有住房,非要建个豪宅做什么呢?
在他们眼里,房子就是一个蔽所而已,能避风雨就行,并非越大越豪华越好。孔子说:“士而怀居,不足以为士矣。”如果一个人留恋美宅和安逸的生活,那就不配为士。孟子则说:“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”他向往和追求的天下最宽敞的房子,并不是琼楼玉阁,而是存在于胸中的“仁义之德”。北宋哲学家邵雍有诗曰:“心安身自安,身安室自宽。心与身俱安,何事能相干。谁谓一身小,其安若泰山。谁谓一室小,宽如天地间。”
把眼光从古代拉回到现代,新中国成立70年,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,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然而,有些人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善而随之充实,心胸没有因为住房日益宽敞明亮而随之开阔。君不见,为买房竞相攀比的有之,豪华装修的有之,亲人之间争夺房产的有之,囤积炒作的亦有之。特别是一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,出事前不仅大把捞取钱财,还要四处置房,接受“围猎者”的房产贿赂,甚至大兴土木建造豪宅,高墙深院,极具奢华,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。乍一看,这些人很富、很阔,实际上却是眼里心中只剩下了“钱”和“房”。
历史与现实,有明镜也有笑柄。房子住得宽,并不代表心宽、幸福指数高;心若得安,即使住在斗室,也会觉得宽如天地。如今,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,党员干部也是其中的受益者,我们当怀感恩之心,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要知足,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不足,对为人民做好事、谋福利要不知足。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永葆本色、恪尽职守,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,多为群众排忧解难,少为名利分心走神。